十大配资排行却很快就被现实的棱角
当年,第一次看87版《》的时候,我就很喜欢她。

她所扮演的,妙就妙在灵俏浑然。
醉卧芍药裀时,憨态里藏着豪纵。

海棠社赋诗处,娇音中裹着英气。

但见她眼波流转是天真,蹙眉转瞬见慧黠,将 \"憨湘云\" 的痴、慧、娇与豪熔于一炉。
举手投足皆是书中风骨,韵自天成。
一个郭霄珍,真真演活了那个率真坦荡、性情豪放的“憨”湘云。

而且我觉得,她比曹公书中的样子,更加美丽。并具有“霁月光风耀玉堂” 的明朗气质。
后来,我在了解了郭霄珍老师的经历和故事之后,发现她与湘云,的确有着太多相似之处。
她也“憨”得可爱。
年轻时带着未经世俗雕琢的纯真与勇敢,一门心思想在娱乐圈,闯荡出一番模样。
但经过岁月的历练和沉淀之后,她却懂得随遇而安。
褪去了湘云般的飞扬跳脱,眉宇间更凭添了从容沉毅。

她更像是我们身边,众多“追梦”女子的真实写照。
无背景托举,缺人脉铺路。
但那颗醉心于艺术的心,却从未改变。
如今的她,眼眸依然清亮,笑靥却更添慈祥。
平静的神态,既有历经世事后的通透,亦存对初心的执着坚守。
犹如陈年佳酿,醇韵自显。
难怪有网友见到她的近照后,会不由感叹:
这么面慈心善的模样,完全可以演“贾母”了。
但大家似乎已经忘记了。
她身上的贵气,并非与生俱来。
而是“浴火重生”的结果。
一、
1964年11月25日,郭霄珍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。

安庆,是黄梅戏的故乡。
这里的灵秀山水,孕育出了严凤英、马兰、韩再芬等众多众多黄梅戏名家。
郭霄珍亦是很小就显露出了戏曲天赋。
1978年,年仅14岁的她,就考入了安徽省黄梅戏校。

她入学之前并未接受过专业训练,但却很快就能领会黄梅调的韵律,把“平词”唱得委婉悠扬。
再加上她随着年龄的增长,愈发出落得亭亭玉立。
所以就更加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。
1979年,她就被推荐到安徽电视台,参与录制《女驸马》、《穆桂英大破洪州》等剧目,声名鹊起。
那年,她才15岁。

1982年,她从戏校毕业后,如愿进入安庆市黄梅戏剧团做演员。
第二年,由安庆黄梅戏剧院二团创作的古装剧《杜鹃女》被搬上银幕,导演沙丹就从众多年轻演员中,选中了郭霄珍,在其中出演女主角杜鹃。

那时的她,虽容貌青涩,犹如带露蓓蕾,但眉眼间却藏着稚气的娇憨。
这部电影,成了她入选87版《红楼梦》演员剧组的“敲门砖”。
1983年,由担任导演的《红楼梦》剧组成立,首要的任务,就是选演员。

王贵娥听说安庆有几位不错的青年演员,来到这里后,果然发现了马广儒和郭霄珍。后来,马广儒成了贾瑞的扮演者,而郭霄珍的“红楼”之旅,却有些曲折。
最初,她因姿容俏丽,气质温婉,而被安排到宝钗组。但最后定角,却是袭人扮演者。

但郭霄珍并不喜欢袭人这个角色,于是就收拾行装,准备打道回府。
但王扶林实在舍不得这个富有灵气的“小丫头”,就对她说,另有“重要的”角色安排。

恰好当时已定下出演史湘云的女演员张玉屏中途退出,王扶林觉得心直口快的郭霄珍,颇有几分湘云的憨直洒脱,因此就定下由她来出演这个角色。

没想到,她还演出了一个“憨态英气,霁月光风”的史湘云。

据说,为了拍好“湘云醉卧芍药丛”这场重场戏时,她反复琢磨醉眠的姿势,还专门设计了两套方案,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,不仅憨态浑然,醉韵天成,而且美不胜收,把湘云的灵动与明媚,定格成了经典画面。

1987年,36集电视剧《红楼梦》在央视播出后,万人空巷。郭霄珍也因此走红,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。
这时的她,很有雄心,立志要在演艺圈干出一番成绩——“霁月光风耀玉堂”。

但谁能料到,当她信心满满地踏上征途,却很快就被现实的棱角,撞得生疼。
二、
拍完《红楼梦》,郭霄珍不想再回到安徽。但《红楼梦》剧组留金名额有限,她就只能凭借自己闯劲儿,寻找机会。
但谈何容易呢?
虽然她也出演了《钟鼓楼》、《娥子》、《末代皇帝》等剧,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,但这并不表示,她就能在京城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立足。

这期间,她曾报考过中央戏剧学院,也考过中央戏曲学院,却都止步于最终的关卡。
其实当时她也可以选择自费旁听,但她并非出自富裕之家,父母又是残疾人,无疑让她的经济和生活,面临更多艰难。
所以,郭霄珍从小就很好强,早早担负起全家生活的重担,也早早就学会了在困境中坚强自立。

她太想成功了。
但一无背景,二无人脉,独有美貌和演技,又能为她赢得多少出头机会呢?
试镜屡屡碰壁,角色擦肩而过,昔日掌声渐远,只剩现实冷雨浇透初心。
孤独无助中,她只能蜷缩于出租屋内暗自拭泪。

幸好这时,一个平凡而儒雅的男子,出现在了她的生命之中。
1989年,因为母亲患上眼疾,郭霄珍从北京回到了家乡安庆。
而朱玉诚,正是给郭母看病的主治医师。
他一见郭霄珍,便有些痴迷。
因为他早就是她的崇拜者,还曾四处托朋友打听她的下落。
结果缘分竟如此奇妙,心心念念的“湘云”妹妹,突然降临在他的身边。
朱玉诚自然不会放弃这个难得的好机会。
对郭母,他事事皆周到,对郭霄珍,他满眼是情意。
郭霄珍是在“大观园”里滋养过的,怎能不懂他的心?

所以,当朱玉诚吭吭哧哧地向她进行表白时,她爽朗地笑起来,说“我早看出你的小心思了。”
就这样,两人非常自然地,就走到了一起。
当时,和郭霄珍同在《红楼梦》剧组的那些姐妹,有的找了富豪,有的嫁了导演,有的走出国门,似乎只有郭霄珍,选了个极普通的男子,所以都不理解她。
但只有郭霄珍自己知道,朱玉诚是多么的真诚而实在,并且性格也好。这样的人,在生活中,才最为难得。

1991年,两人结婚。1993年,他们的女儿出生。郭霄珍回到了安庆黄梅戏剧团上班,单位领导依然对她很重视,而夫家的公公和婆婆对她也好。郭霄珍在那种平平淡淡的生活中,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知足和幸福。

直到2003年12月,中央电视台举办的“《红楼梦》剧组20年再聚会”活动,才让她再次回归到大众的视线。
这时大家发现,她几乎算是当年的“红楼姐妹”中,最为特别的存在。

别的“红楼女儿”全都经过了精心打扮,唯有她,衣着朴实,笑容恬淡。仿佛那个快言快语、率真洒脱的湘云,已经离她远去,取而代之的,是安于日常烟火,甘于平静生活的郭霄珍。

更加引人注目的,反倒是她的女儿。那么乖巧美丽的一个小女孩,与妈妈的眉眼十分相似。我们看到郭霄珍的脸上,满是知足而幸福的笑容。

我记得在那次聚会上,主持人曾问过《红楼梦》剧组的许多演员同一个问题:你快乐吗?已经成为广告公司老总的答“不快乐”。但郭霄珍却说“很快乐”。
她大概要算昔日“红楼姐妹”中物质条件最“匮乏”的一个。
但她却觉得,她活在爱的包围之中,这使她的心,变得踏实而安宁。
相比悬浮虚假的明星生活,她显然更享受当下的时光。
当时,有记者为一群“红楼女儿”拍下一组合影照,那些花团锦簇的美女们,脸上却大多都是焦虑不安的神情,只有郭霄珍,脸上一直都恬静地笑着。

不知怎的,我对她的好感,更增添了几分。
三、
郭霄珍回到安庆后,的确再没有更多的影视作品呈现了。
这多少令喜爱她的粉丝,为她感到可惜。
郭霄珍的美丽,我们无需赘述,有众多美照作为见证。

单说她的演技,是那么自然灵动,并且充满诗情画意。
但1993年之后,她却仅在《二月》(黄梅戏)、《孙子谋略》、《沂蒙人》等几部戏中,出演了角色。

这对一个有颜值有演技有观众缘的演员来说,无疑是一种“资源浪费”。
可郭霄珍却并无“患得患失”,反而“安得其所”。
2007年,她甚至离开了自己所钟爱的黄梅戏舞台,回到培养过自己的黄梅戏学校任教。

作为老师,她同样敬业,为学生们所排的《闹花灯》,获得全国戏曲小梅花金奖,而她改编的黄梅戏小戏《扈家庄》,也获得业界的一致肯定。
这些年,她培养的众多学生,都获得了全国性大奖。2015年,她本人也获得中国文艺展示活动德艺双馨奖,2016年,又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传承人。

如今,郭霄珍已经实现了从花旦型演员到黄梅戏导师的转变。大概因为常年生活在校园的环境中,所以她的身上,丝毫没有“明星”常见的“娇骄”二气,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她,依然是那么平静、温和,脸上带着我们所熟悉的恬淡的笑容。

她和丈夫朱玉诚,已经结婚34年,而他们的女儿,早已大学毕业,如今也有32岁了。他们远离了娱乐圈的嘈杂,安静在生活在城市一隅。也许生活很平淡,但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纷扰与喧嚣。
最近,有朋友发了郭霄珍的近照。照片上的她,已有些许白发,面庞也圆润了许多,但却更显慈祥和富态。难怪有网友说,现在的郭霄珍,扮上妆,完全可以演“贾母”了。

“快乐不一定是优厚的物质生活,而是发自内心的安宁感,是获得了别人的爱,或者是赋予了别人爱的时候。”这是郭霄珍的原话。
曾经,她是87版《红楼梦》中那个率真洒脱,心无城府,豪爽似男儿,乐观如朝阳的史湘云。
但现在,60岁的她,历经风雨洗礼后,她却宛如月下玉兰,眉梢眼角沉淀出温润韵致。

她把挫折酿成从容,将过往凝为沉静,如今立于人前,眼底是历经世事后的澄澈,言谈带风雨洗礼后的通透。
是的,锅碗瓢盆里藏着踏实,家人笑语间酿着甘醇,过往起伏皆化回甘。
此刻的安宁,最是珍贵。
盈股配资,实盘杠杆平台,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